竭诚为您提供

股骨头坏死康复指南

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诊断与X线演变过程

北京积水潭医院,影像学泰斗 王云钊教授 供稿


一诊断
      本病起病缓慢,病程较长,发病初期可无明显症状,其症状常与X线所见不一致。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髋部轻度疼痛,尤其是劳累或行走久后疼痛明显,疼痛常向腹 股沟区或臀后侧、外侧或膝内侧放射。隨着跛行及髋痛加重,患髋呈轻度屈曲、内收、内旋、外展活动受限。症状可持续加重,晚期表现为骨关节炎症状。后期体征 主要为局部深压痛,“4”字实验(+),托马式征(+),患肢可缩短,肌肉萎缩,甚至出现半脱位体征。由于以上症状并非仅见股骨头坏死,易与其它疾病如腰 椎间盘突出、强直性脊柱炎相混淆,必须临床症状、体征与X线等检查密切参照,才能在早期做出正确诊断。
      关于早期诊断,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通过41例80个髋关节的骨扫描、MRI、骨内压侧量及病理活检的对照研究证明:平片与CT匀不能做出早期诊断。股骨 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以SPECT为最高85.7%,MRI占80%,骨内压测量占77%,常规骨扫描只占68.4%,结果表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MRI与 SPECT(骨同位素扫描)对照检查诊断的符合率为100%  。
(1)询问病史:疼痛发生时间、性质、程度、部位等。有无外伤史、服用激素史、饮酒史等,并了解既往史、职业史、家族史、个人嗜好。
  (2)体格检查:观察患者的步态,检查髋关节的运动范围,双下肢长度和髋关节局部的压痛,双下肢“4”字实验,托马式征实验。
(3)辅助检查:主要依靠X线片,X线片要求拍正位、蛙式位,对比度一定要良好。能看清骨小梁。如临床症状典型,X线平片无异常者,需依次进行CT,进一步核磁共振,再进一步同位素骨扫描检查。直至排除或确诊。
 (4)检验:全面检查生化项目,注意观察血脂、血沉、肝功……发现异常,应配合治疗。
 
二X线分期:
  目前国内外对股骨头坏死的X分期方法很多,3期、4期、5期、6期分法都有,尚没有一个共同实行的标准,还有的按临床分为7期,X线分为3期标准执行。但 临床和X线密不可分,放射科与临床医生难以统一,很不便操作。我们依据北京积水潭医院早、中、晚三期(Ⅰ Ⅱ Ⅲ期)分法,结合多年临床实践,制定如下分期标准,将临床和X线结合起来,简单明了便于操作:
1期(早期——坏死期)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临 床表现:发病初期可无明显症状,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髋部轻微疼痛,劳累或行走久后疼痛明显,夜间时有疼痛,疼痛常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,臀外侧,膝内侧放 射。活动功能不受限。有时天气变化疼痛明显,常被误诊为风湿关节痛 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X线特征与予后:X线平片无异常,误认为髋关节正常,股骨头无病,有经验的专科医生,在质量好的X光平片中可以看到骨密度相对增高。进一步作 CT检查可见小的点状透光区,也可无异常发现。通过MRI (核磁共振)可见低信号区,ECT(同位素骨扫描)检查,可见放射性浓度增强,从而作出早期诊断。由于此时坏死骨与未坏死骨界限不清,所以不能对将来的发 展和预後做出判断。
2期(中期——死骨吸收期):
临床表现:一般发病在3个月以上,髋部,腹股沟区,膝关节疼痛明显,呈发作性加重。因为疼痛出现跛行,4字试验阳性,托马氏征阳性。外展下蹲功能活动受限。
  X线特征与予后: X线平片可见骨密度绝对增高的死骨区,死骨与正常骨的界限为密度减低区,也称死骨清除带,这时死骨范围已明确,新生骨与死骨界限清楚,有的出现一个或多个 大小不等的囊变,有的囊被新生骨充填,囊内有云雾显示即是新生骨,但股骨头仍然保持正常圆形,2期坏死不须要作CT,MRI,ECT检查.X光平片足可以 确诊和进行疗效观察.根据死骨范围大小,死骨类型对将来发展趋势可以初步予测
3期(晚期——关节变形期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临床表现:一般发病在半年至一年以上,可进入晚期,疼痛时重时轻,发作明显,有时几天疼痛的不能下地,若单侧患病跛行明显,患肢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,
下蹲与外展功能严重受限,休息也疼痛,负重走路疼痛加重。
治疗一年半至2年左右,在顺利的情况下,随着病情逐渐好转,发作性疼痛逐渐减轻,肌肉萎缩不再加重,通过锻炼活动功能也逐渐改善,以后进一步好转疼痛消失,正常行走,但活动过度仍有轻微疼痛。
X线特征与予后:晚期X线变化最为复杂,常见的有一下几种 :
1 股骨头塌陷变形,关节面凹凸不平。这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,晚期总的为关节变形期,股骨头已经塌陷,关节间隙增宽或略有变窄,股骨头呈蘑菇样变形,此期死骨 明显吸收,可出现新的囊变,旧的囊变可被新生骨充填,新生骨带不断增宽,塌陷不再继续,新生骨从下往上爬行替代,直到死骨完全消失而病愈,但股骨头不能恢 复到原来那么圆.
死骨吸收,股骨头塌陷,关节面凹凸不平或缺损,但这个阶段骨髓内可生长出纤维组织、纤维软骨也包括透明软骨覆盖在缺损的关节面上,虽然不平也较光滑,X线照片只能显示出含钙的结构。塌陷变形再严重关节间隙不窄,所以可保持基本良好的活动功能,预後满意。
2 股骨头股骨头蘑菇状变形。股骨头关节边缘骨质增生 ,造成股骨头增大、蘑菇状变形,从病理上讲股骨头增大先是关节边缘滑膜增生,然后形成软骨,再骨化,并逐渐隆起,向关节边缘突出日益增大,或向头侧翻转覆 盖于关节软骨表面,形成蘑菇状变形,这是骨坏死后期逐渐形成的反应性增生骨化,当死骨完全吸收后,增生的新生骨进入改建期,股骨头即不在增大,但已有的变 形将长期存在 不能恢复。此类病例预後良好,只要坚持功能锻炼,将来对活动功能的影响不大。
3股骨颈滑模下骨化。股骨颈在关解囊内,表明有滑膜覆 盖,称为滑膜的骨面,股骨颈没有骨膜。股骨头坏死几乎都可见到股骨颈下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。轻者1-2毫米厚,重这3-4毫米厚。它是滑膜下形成的新 骨,也属于股骨头坏死的反应性增生,出现此类现象对股骨头的修复无大妨耐,预後良好。
4髋臼底骨质增胜。正常髋臼中心称为髋臼底,为一层薄骨板, 没有软骨覆盖,亦称为髋臼窝,髋臼正位X线片所见之泪痕线即为髋臼底。股骨头坏死常引起髋臼底增生,骨板增厚,密度增高。髋臼窝内有脂肪垫,表面被有滑 膜,滑膜增生形成纤维结缔组织,可将股骨头向外推移,以至股骨头与髋臼底距离增大,间隙增宽。这也是股骨头坏死反应性增生,只要不造成严重脱位,予后良 好,将来对活动功能影响不大。
5盂唇骨化。股骨头坏死很多因素引起盂唇骨化,如蘑菇状变形增大;髋臼底组织增生,将股骨头向外推移,都可引起髋臼周缘盂唇增生骨化,防止股骨头脱出于关节之外。盂唇骨化是纤维软骨增生骨化形成的。主要不影响关节间隙使之变窄,予后良好。将来不会影响活动功能。
6关节软骨下壳状骨片。亦称股骨头关节骨板壳骨折,常见于激素性股骨头大块骨坏死 晚期,肉芽组织延骨性关节面下吸收而发生壳状骨折,随诊观察骨片可裂解,大部吸收或消失。再随诊关节面可又复出现。预後良好.
7 关节间隙变窄。股骨头坏死在修复的过程中,出现关节间隙变窄、模糊不清、甚至消失。这是一种最严重的骨性关节炎,是骨关节退行性改变。形成原因是过于负重 股骨头关节软骨被破坏,或先天发育不良晚期,又未能得到修复。如关节间隙较正常略变窄经及时牵引治疗不在继续变窄,予后尚好。如关节间隙很窄,甚至模糊不 清,治疗未能改善关节间隙,疼痛不能缓解,无论坏死骨有无,保守疗法均效果不佳,应择期置换人工关节,如发现关节间隙消失的病例,不是保守治疗的适应症, 应直接建议手术置换人工关节。